前事之不忘记,正是后事之师表啊!
自从汉朝开国兴复以来,抑制宗室子弟作威作福,皇族宗室子弟,没有一人,能够身居公卿高位的。
臣希望陛下,审慎地预览虞舜优养母弟象的做法,遵守旧典,终卒厚恩。
臣请求,奉还骠骑将军的印信和绶带,辞官归国,返回自己的封国修养。
希望臣的请求,能够得到陛下的爱怜批准。”
刘庄不肯接受骠骑将军、东平王刘苍的辞职请求,下旨回复东平王刘苍道:
“制诏骠骑将军:
国家虽然安定,但休养生息,国事依然繁多,朕不胜其烦,无力统管朝廷诸事。
朕重用大王,辅佐朕躬,不仅仅是看在,大王的手足之情,更主要的是,朕欣赏大王的忠诚和才干,请大王勉力为之,恪尽职守,辅佐朕完成中兴大业。”
以后,东平王刘苍,依然多次,陈上奏书,请求辞职,言辞十分恳切。
刘庄最终体谅刘苍担心不安的心情,再也无法拒绝骠骑将军、东平王刘苍的辞职请求了。
刘庄便下旨,答应东平王刘苍辞职道:
“制诏骠骑将军:
大王谦虚退让,朕十分欣赏。大王屡次请求,放归封邑,朕岂能够拒绝,有违大王的谦让的美德呢?
特下旨,允许大王,返回自己的东平王封国,但不许辞职,不许奉还,骠骑将军的印信和绶带。”
东平王刘苍只好答应道:
“陛下英明,恩重如山,念及手足情深,臣怎么敢不竭尽忠诚,再说辞职不干呢?”
永平五年(公元62年)二月,东平王刘苍,从东都洛阳,返回自己的东平封国(山东东平县)就国。
刘庄下旨,任命骠骑将军府长史,兼任东平国太傅,骠骑将军府掾史,为中大夫,其他骠骑将军府,中下级官员令史等,当东平王王府的近卫官(郎官),特别赏赐东平王刘苍,五千万钱,十万匹布,恩宠备至。
东平王刘苍,十分感激。
不久,刘秀的第十一子琅琊王刘京,也效法自己的哥哥东平王刘苍的做法,回到了自己的琅琊国封地。
见朝廷安宁,没有大的波折,百姓安居乐业,刘庄开始实施,巡游天下郡国的计划。
永平五年(公元62年)十月,刘庄带领文武大臣,到邺县巡视,与赵王刘栩,在邺县会面,并举行大宴,招待常山郡的官吏士绅。
常山郡三老,忧虑常山郡百姓,赋税繁重的困境。常山郡三老,趁机利用皇帝召见欢宴的机会,向刘庄请求,减免常山郡的赋税道:
“陛下啊:
回想当年,陛下在元氏县诞生,常山郡百姓,莫不欢欣鼓舞,齐呼万岁。
臣等请求陛下,看在元氏县是陛下的龙兴之地的份上,对这里有所优待,减免赋税,以示皇恩浩荡。”
刘庄回答常山郡三老请求说道:
“多谢父老乡亲,当年对朕的爱护和养育之恩。
丰郡、沛郡、济阳郡,是祖先立命、创立帝业的地方,加恩报德,是很合适的。
现在,朕的政事,治理不好,百姓不满,官员士大夫要求免赋,实在令人惭愧。
然而,元氏县,是朕的诞生之地。元氏县父老乡亲,当年对朕,有爱护和养育之恩,实在难违,此县三老的殷勤诚意。
朕决定,免除元氏县的田租更赋六年,分别给予县掾史及门阑走卒,以赏赐。”
得到更赋六年的圣旨,元氏县官吏百姓士大夫,莫不欣喜异常,感谢皇帝圣恩。
永平五年(公元62年)十一月,刘庄一行,巡视完常山郡等地完毕,自邺县返回东都洛阳。
随着北匈奴汗国国力的恢复,汉朝廷北方边塞,平息了几年的匈奴汗国军队入侵事件,又再次出现。
汉朝廷君臣闻讯,十分忧虑。
永平五年(公元62年)十一月,北匈奴汗国军队,侵犯汉朝廷北方边郡五原郡(内蒙古包头市西北)。
永平五年(公元62年)十二月,北匈奴汗国军队,又再次侵犯云中郡(内蒙古托克托县),但被南匈奴汗国二十六任单于栾提适派军击退。
眼见北匈奴汗国不断侵扰边郡,汉朝廷君臣,担忧不已,于是决定,加强边防力量。
永平五年(公元62年)年末,朝廷再次下令,调查迁到内地郡县居住的边疆郡县居民,每个遣返的百姓,赏赐治装费,价值二万钱,准备把他们,一律遣返,回到自己原来的郡县居住,以充实边塞,防止北匈奴汗国的入侵。
汉朝廷的实边措施,很快得到了实施,北方边塞郡县,人口增多,逐渐充实起来。
转眼之间,就到了永平六年(公元63年)正月。
汉朝廷诸王,沛王刘辅、楚王刘英、东平王刘苍、淮阳王刘延、琅琊王刘京、东海王刘政、赵王刘盱、北海王刘兴、齐王刘石等亲王,照例进京,朝拜皇帝。
见诸王从封国陆续回京,刘庄非常高兴,下旨设宴,款待诸王,大肆赏赐。
就在此时,向最高君王,呈现祥瑞之风,再次在汉朝廷各地乐此不疲地出现。
永平六年(公元63年)二月,地方官员报告,有宝鼎在王洛山(安徽省),被发掘出土。
庐江郡太守魏驰顺大喜,派人献给了皇帝。
地方官员呈现宝鼎,在东都洛阳引起了轰动。文武百官一致认为,宝鼎被发掘出土,是一件祥瑞之事。眼看着汉末新莽之时,为当权者歌功颂德,谄媚王莽的一幕幕丑态,又将降临。
10
文武百官,纷纷向刘庄呈递亲启密奏,上书并称颂刘庄,希望取悦皇帝道:
“陛下:
臣等以为,宝鼎被发掘出土,这是国家祥瑞的表现。这充分表明,天下太平、国泰民安的盛世,已经降临。
据臣等认真仔细的精心测算,我大汉王朝的复兴,已经完成了十之六七。”
好在刘庄,头脑十分清醒,并没有被臣子们的阿谀奉迎、歌功颂德的谄媚,迷惑双眼。
刘庄阅读大臣们的亲启密奏,哈哈大笑着,对自己的侍卫之臣说道:
“哈!哈!哈!哈!这些溜须拍马的家伙,以为朕是当年的王莽,想把朕架在火上烤吗?”
永平六年(公元63年)四月初七,刘庄专门下诏,驳斥文武百官,厚颜无耻地公开谄媚皇帝的行为,批评朝廷,溜须拍马、阿谀奉迎、假话大话空话盛行的不正之风道:
“诸君:
从前,夏禹收集九州牧守的金属,铸鼎塑造成,鬼神百物之形状,让人们知道,世间有魑魅魍魉、神灵鬼怪,避免走入山林川泽,不慎碰上妖魔鬼怪作祟。
鼎逢有德之君便出现,所以传之商、周;周德衰亡,鼎也就沉没入泗水。
祥瑞降临,吉祥事物的出现,是德行的感应,是高贵品德发扬广大后的正常反应。
如今,朝廷的政事和教化,远远还没有昌明,大臣理政安民,多有乖张邪僻的行为。
朕的施政措施,也多有背离,公正、公平的地方和举措。怎么能够,引来祥瑞,出现宝鼎呢?
朕虽然年纪轻轻,见识不够,但头脑还算清醒,并不颟顸糊涂,能够算得上,基本洞察人情世故。
希望诸君明智醒悟,不要把朕,看做那些,唯我独尊、自以为是,自认为比别人,高明万倍的强盗头子。
不要认为朕,对谄媚溜须、阿谀奉迎之类的马屁功夫,喜闻乐见、乐此不疲。
圣贤典籍,《易经》上面,不是已经明明白白地说过:
‘鼎是三公的象征。’莫非是公卿大臣,奉职尽责,职事得体,符合了天理的证明吗?
兹命令太常,在夏祭这天,把这个鼎,陈放到皇家宗庙里,以备器用。
今赐予三公,每人帛五十匹,九卿和二千石官员,每人帛二十五匹,以奖励臣属的尽忠职守,忠心耿耿。
先帝聪慧明智,善于洞察人心,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帝,虽然号称天之骄子,也不过是一群,会犯错误的普通人。
先帝曾有诏旨,严厉禁止人们,在上书之时,称颂皇帝圣明,杜绝阿谀奉迎的谗言,难道诸君,已经忘记了吗?
可是朕发现,近来上书的奏章中,却有许多,虚浮赞美、不切实际、不够真实的歌功颂德之辞,不能够反应真实的民情民意,严重扰乱了君王的视听和朝廷的决策。
从今以后,臣属们上奏之时,如果再有,溢美虚假的不实之词、谄媚歌颂的荒谬论调,尚书处,应一律拒绝接受,拒不受理。
以此显示,朕不愿当面之时,被逢迎者大声地歌颂,说什么英明果断,智慧超群,被称为伟大光明正确之君,而在背后,却被阿谀谄媚者,欺骗和嘲弄,看作昏君庸君,听到他们在身后,不绝于耳的嗤笑甚至谩骂之声。”
刘庄的头脑,非常清醒,并没有被大臣们,巧言令色、阿谀逢迎的话语所迷惑。
群臣见状,顿时羞愧无地。公卿大臣,互相警惕提醒道:
“虽然陛下的性情,有时十分急躁,急于求成,唯恐办事,不能够尽快完成。
但陛下心明如镜,理智冷静,善于明辨是非,不是可以随便糊弄的昏聩糊涂之君啊!
臣等怎么敢阿谀、糊弄陛下,给自己肇祸呢?”
见刘庄严厉拒绝,虚美的歌功颂德,汉朝廷的阿谀逢迎、虚浮赞美之风,稍稍收敛了一些。
10
永平六年(公元63年)十月,已经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。刘庄担心各地出现动荡,冒着严寒,亲率文武大臣,前往鲁地等地巡视,安抚各地官吏百姓。
到了东海国,刘庄还前去祭祀了自己的大哥东海恭王刘强的墓陵,并会见了沛王刘辅、楚王刘英、洛南王刘康、东平王刘苍、淮阳王刘延、琅琊王刘京、东海王刘政等亲王。
永平六年(公元63年)十二月,刘庄巡视完毕,准备返回京师洛阳,路过阳城,特意派使者,前去祭祀了中岳嵩山。
永平六年(公元63年)十二月二十四日,刘庄以及诸王、大臣一行,终于回到了东都洛阳。
东平王刘苍、琅琊王刘京,随刘庄进宫,去朝拜看望,自己的亲生母亲皇太后阴丽华。
见自己的儿子们,从藩地健康顺利地归来,娘亲阴丽华兴奋不已,喜极而泣,专门设立私宴,招待自己的儿子们。一家人团团圆圆、其乐融融。
眼见家人团聚的美好场景,体弱多病的阴丽华,突然触景生情,想起了离世多年的夫君刘秀,禁不住悲从中来。
不久,阴丽华就感染风寒,生了大病。
刘庄、东平王刘苍、琅琊王刘京、刘炟等儿子、孙子们,见皇太后阴丽华生病,无不焦急万分,急忙前去探望抚慰,并派遣御医,抓紧救治。
11
就在永平六年(公元63年)年末,南匈奴汗国二十六任单于栾提适去世的消息,也传到了汉朝廷京师洛阳。
刘庄急忙下旨,派遣汉朝廷使节,冒着风雪,携带礼物,前往南匈奴汗国的王城,赏赐慰问。
前二十四任单于栾提莫的儿子栾提苏,继位南匈奴汗国二十七任单于,此即丘除车林鞮单于。
不幸的是,数月之后,新任二十七任单于栾提苏,又去世了。二十六任单于栾提适的弟弟栾提长继位,此即二十八任湖邪尸逐侯鞮单于。
南匈奴汗国新单于,刚刚继位,就面临着诸多挑战,尤其是面临着北匈奴汗国的强大压力。
12
此时,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以后,北匈奴汗国的国力,逐渐恢复,重新变得强盛起来。
北匈奴汗国,依然恶性不改,不仅与南匈奴汗国对垒,而且屡次侵犯汉朝廷边境。
但北匈奴汗国,为了减轻南匈奴汗国的压力,又不断地派遣匈奴汗国使者,前来汉朝廷,请求汉朝廷能够指定适当的地点,以便与汉王朝,进行双边贸易。
汉朝廷君臣,一致希望,缓和双边紧张的关系,同意利用通商和平手段,尽量减少一些,汉匈两国之间的敌意,减少两国军事冲突,使北匈奴汗国,不再大规模入侵汉朝廷边塞。
汉朝廷君臣,经过认真详细的商议以后,一致赞同,与北匈奴汗国和好。
于是,刘庄下旨,答应与北匈奴汗国,通商的要求,同意在两国边塞,进行边境贸易。
北匈奴汗国闻讯,大喜。两国紧张关系,稍稍得到缓和,但北匈奴汗国单于,依然认为汉朝廷君臣,偏心南匈奴汗国单于,心中大为不满,欲挑拨两国关系。